《扒手法國版》劇情介紹:
羅伯特·布烈松之于法國電影,就好比莫扎特之于奧地利音樂,陀斯妥耶夫斯基之于俄國文學。羅伯特·布烈松(RobertBresson)在四十多年前拍攝的《竊手》(Pickpocket,一九五九年)至今被影評界認為是一部“最當代的影片”。他本人在一九九九年歲末的辭世曾經凍結了全世界電影人的心,人們悲傷“一百年來,攜著電影的手松開了”;而一九五九年則被《電影筆記》判斷為“一個電影的分水嶺”,一個顯見的原因是,一九五九年的巴黎街頭,戈達爾在拍《斷了氣》(àboutdesouffle),同時,布烈松在攝《竊手》。想像以下的場景是相當動人的:蜜薩魯(《斷了氣》的主人公)跑過巴黎的街角,和米歇爾(《竊手》的主人公)相遇;戈達爾的身影晃過布烈松的底片;《竊手》的一個背景出現在《斷了氣》中;布烈松的一聲“Camera”啟動了戈達爾的攝影機……公認的,布烈松是電影界的頭號知識分子,不光是因為他喜歡改編或引用名著,主要是他充滿哲思的電影語言,禁欲卻誘人的畫面使他的風格相當內省,寓意深刻但含有無盡詩意。他的電影因此完全避免了布努艾爾的嘲諷和伯格曼的苦澀,他不作評價,也不表同情,凡人的過失并不使他...